2014/12/12

從 擴增實境(AR) 看 隨業而轉的有色眼鏡

這是我在【宗薩欽哲仁波切】所出版的一本《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一書中自序的一開始所看到:

「當你如同往常地冒出某種想法時,你是否知道這樣的想法從哪裡來?或者,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不是另外一種想法呢?你知道自己的觀點以及這種觀點是怎樣產生的嗎?最重要的是,你能確定這些的確是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的觀點嗎?

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非常重要,因為你的觀點決定了你怎麼看待事物,而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正是你所有概念、感覺與行動的基礎。由於你的生命完全是由自己的概念、思考、感受、行動所組成的,所以任何決定你的觀點和看法的事物,對於你的生命也一定有極大的控制。

你是用不偏頗的眼光純淨地觀看事物的本來面目呢?還是受了老師、朋友、敵人、書籍、報紙、廣告、電視、音樂、宗教、文化等等無數的影響,而戴上了有色的眼鏡來看待生命?」

我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曾找到原來純淨的眼光,來看到本來面目。我一直都戴在隨時會變換,很多時候都會自動變換的眼鏡,隨業力與外境自動變換的眼鏡來看待這個世界。始終,沒有不知原味。

專業或是愛好攝影的人,都有「濾鏡」這種特定目的的有色鏡頭,他讓攝影師可以在成相的時候,就記錄了一般人的眼睛所看不到的世界。



即便,在成相的時候沒有用濾鏡,後來又發明了一種概念與相對映的工具,叫做「後製」。高竿的人,用PS,愛玩的人,用美圖秀秀,,甚至現在手機一缸子加了「特效」的APP,成相或是後製都可,照樣幫原始的成相來個「濾鏡」。扭曲或是增色原來的面貌。



這兩天因為把玩了好友買的SONY 手機,裡面多了一個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的功能,讓我這被稱為「3C控」的老人家,一下子就沉淪。

相對於AR擴增實境,稍早有一個名詞稱之為V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從名詞上,VR已經告訴你,他完全是「虛擬」,例如,創造一個假的飛機艙,讓你感覺好像自己在開飛機.....但擴增實境AR? 到底是真是假?

愛玩的老人家,在AR的成相中,呈現了「在我學校出現了一堆可愛的小人」。他不是後製堆疊上去的,他是成相時就「加」上去的。這些小人會動,這些屋子會冒煙,這手機還可以錄影,所以看起來更像「真的」,至少是可以把「實際學校」融入場景的真的動畫。



但真的嗎?簡單的說,在拍攝的時候,實際的場景中,學校並沒有小人或是恐龍。會走路的小人、會吼叫的恐龍,或是會噴火的火山,都是「擴增」上去的,廣義來說,他就是一個濾鏡。而事實上,拍攝上面這幾張有小人的學校,還不是真的在學校現場拍的,而只不過在在電腦螢幕上找一張,經過後製的照片,就可以拍了。




虛擬實境是虛擬是「假」,那擴增實境是「實」嗎?什麼是真?

AR的成相,不論是擴增了恐龍、小人、忍者...都不是真的。就只是套上一個「能模擬所處的世界,而動態擴增的一個假象的濾鏡」,就是一付隨時改變的有色眼鏡。



前面兩張,當然是假。不只擴增的實境是假,連原本看起來是真的學校,也是假,也是後製來的,還是在電腦螢幕前就造了。(也不需要用什麼攝影棚、高超的後製....)

那麼,對我來說就有一點味道了。這也是在週六的清晨會想寫這一篇心得的原因。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原來的面貌?

濾鏡是假、後製是假、AR是假....拿掉這些之後,你現在自己到學校的操場中間,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那就是真嗎?

看來,我沉淪於AR,也只不過是,我累世以來一直帶著會隨習氣而轉的有色隱形眼鏡,在這個時候,貪愛上以濾鏡、後製、AR等 「大濾鏡」,來改變我想呈現的世界而已。


是吧,就這麼簡單。

回頭看看,那付帶了千生萬世的隨業而轉的有色眼鏡,看能否找到、拿掉,還我本來面目。

找不到的話,那也要愼選濾景、慎選AR場景。恐龍與小人,也只不過是反映出我內心的世界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