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1

何謂大乘佛法之道?(宗薩欽哲仁波切)

大乘佛教名稱由來

我想要表達我曾經有過的一些想法,這些是關於大乘佛教的。你們有些人也許已經猜到了,我是一個佛教徒,我追隨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不僅僅是局限在幾本教科書裡或是方法之中,摩訶衍那這個詞,在梵文裡,“摩訶”的意思是大,“衍那”的意思是交通工具。這個名字並不是一個詩意的名字,一個隨意的名字,也不是一個很自負的名字,也就是說我們好像是最大的,宏偉的,別人都要差。

說大有一個原因,它開始就有一個很宏大的見地,因為他有一個很大的見地,所以,他有一種宏大的態度,宏大的活動,宏大的方法,宏大的方便法門等等。所以,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大乘的方法不應該說是大乘的全部,也許有很多的大乘的叫法和方法我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如果你是一個大乘佛教徒,讀過大乘的佛經,你就會知道當佛陀在開示的時候有不同的聽眾。當我在說不同的聽眾時,我們說的都不是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那些當然也有。有的是天神、阿修羅、鬼神,也有龍族類,以及很多其他的眾生。如果說佛陀對他們的教授跟我們人類教授的方式是一樣的話,我們就輕視了佛陀。佛陀一定是用了不同的語言,用了不同的方法,用了不同的方便法門來教他們。因為天神的思路想法與龍族類不一樣,人類的想法和鬼神的想法也不一樣,根據這些佛陀進行了教授。我講這個是因為人類總是有一些傾向,他們習慣性認為只有“這個”是佛陀真正的教授,其他的都不是。

我非常幸運成為佛陀本人的教法的一個追隨者。在佛陀很多的教授當中,我自己對大乘的教法有很多的熱愛。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的一點點福氣以及很多其他環境和形勢。在很多的大乘教授當中,我非常的幸運能夠聽到一些關於密續的教法。

空性智慧對中國的影響


我不知道太多的關於漢傳佛教的內容,但我僅僅知道的那麼一點點都告訴了我,中國是對於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地方。這是一個這樣的國度,不僅是最近這些年,千百年來就珍視像菩提心這樣一種價值的國家,這是一個珍視像空性概念的這樣價值的國家。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的想法,但當我去思考的時候,我看到一些歷史上偉大的皇帝和女皇,他們不僅僅像是在他們到另外一個地方的路上很隨意地去欣賞了一下或者珍惜了一下佛法當中菩提心和空性的這種概念,他們是真正的做了很多的努力去翻譯、去護持佛法的教育。

當我思考這些的時候,我覺得真的是很讓人驚訝。當你看到我們現在的全世界的情況,我們的領導者們,他們就是著重在怎麼樣讓經濟發展的更好,怎麼樣讓科技更加先進,他們是著重在這些方面。那些過去的皇帝們,他們並不傻,他們也是得到很多很多資訊很豐富的人。然而,他們在這些佛法方面,在這些價值方面傾注了很多的努力。當我思考這些的時候,這非常讓人受到啟發。

對一個中國人來講,當你去偷東西的時候,你都要想兩遍,對一個中國人來講,去撒謊之前也要想兩遍,或者在你殺生之前。這些需要想兩遍的這種價值,很大一個程度上是從大乘佛教來的。當一個中國人寬容別人的時候感受到幸福,當一個中國人很大方、很慷慨的時候覺得很幸福,當中國人很熱愛去討論那些無法言說的的東西,比如說空性和智慧的時候,這些都是從他們大乘佛教的珍視而來。

我們的問題是,佛教和當今社會還有關係嗎?是不是這些已經變成古董了,過時了的東西呢?這些當然作為每個個體都可以去帶著批判性的態度去看,去分析,對於我們自己是不是還相關,以及對於整個社會觀察是不是還相關。

當今世界的困惑及其解決之道


我們應該去分析佛陀的一個教授,比如說緣起的這麼一個教授。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彼此相依的,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隨意呈現的,沒有一個東西是被一個全能的造物主創造出來的,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發生的因和緣,因此,你這一刻做的事情也會對下一刻做的事情帶來一個影響,你今年做的事情對明年發生的事情會有影響。這個對你來講是相關的嗎?這對於當今的世界是相關的嗎?

在當今世界,我們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進退兩難,一方面我們有這樣的困境,就是我們想要非常的獨立,我們想要非常的個體主義,就是個人變得如此的重要,個體的自由變得很重要。另一方面,當我們終於有了一點個人的自由的空間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去面對它。我們想要去給朋友們打電話,我們想要跟他們溝通,我們想要跟他們一塊喝酒,我們想要他們給我們打電話,我們希望他們跟我們通微信,我們想要去社交,但是問題是所有的這些其他的人他們都希望變得獨立和自由。所以,困境就在於說,一方面我們想要一個人在一邊,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想要一個人單獨在一邊。

當今世界因為我們被孤立、被獨立,和外界隔絕產生了很多的痛苦。因為我們和外界隔絕,所以我們產生了很多的孤獨和痛苦,為了把這些悲傷和孤獨療愈,我們向娛樂投降。這樣的一些娛樂的形式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他們的效果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同時,我們也變得沉迷於這樣一些娛樂當中,我們被他們控制了。所以,我們今天可以思考佛陀的教授,比如說像緣起的這樣一些教授,是不是還與當今相關。

佛陀教義的現代啟示


佛陀,也教授了我們這種真理,這種真理是非常純粹的、原始的真理,它從來不會畫出來充滿玫瑰花的這種圖畫,它非常真實地、非常平實地告訴我們無常的道理,它告訴我們,我們所珍視的很多東西的幻象的那一面。所以,我們應該去思考佛陀關於無常和幻象的教授,還是不是與當今很相關。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即便是一點點無常,如果我們能接受無常即便是一點點,它能夠帶給我們生活多少的影響?我們還會像我們要活一千年那樣去購買東西嗎?我們還會去毀滅這個地球嗎?

所以,在這裡,我僅僅是希望我們能去分析關於佛陀的教授是不是關於今天還有效、還有關,還有意義。我們所有人都有感覺,就像我有感覺,您也有感覺一樣,但有多少人會換位思考,就把我們自己的腳放在別人的鞋子裡進行換位思考,看別人的感受呢?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我們的腳非常堅定地放在我們自己的鞋子裡,永遠都不出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自私和貪婪,然後不斷的發展,到最後和這個世界也變得關聯起來。

大乘佛法的修習


今天我們去思考佛陀的關於慈悲和關於善良的這些教授是多麼得有價值,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當你們可以看到在佛法裡面就沒有像魔術那樣的東西,我們沒有在討論超自然的東西,我們只是在討論一些特別簡單的真理,這些真理讓很多沒有必要的痛苦得到解脫,這就有一個問題了,是的,佛教真的有道理。問題就是佛教哲學有道理,我們都同意佛陀的觀點,但是怎麼樣去實現它呢?我覺得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的人當中,大家認為變成一個佛教徒意味著過一種隱士一樣的生活,比如說要遠離自己的家鄉,要到寺廟裡面去,要到山洞裡面去,要離開自己的工作。我能不能作為一個士兵,同時我也是一個佛教徒呢?如果我希望成為一個佛教的修行者,我需要把我作為一個士兵的工作扔之掉嗎?我需要到山洞裡面去嗎?我需要剃頭嗎?我認為很多人都覺得為了學習和修行佛法這是需要做的,就是停下所有這些東西來到某個地方去,這樣才能修行佛法。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你就對宏大的這個詞——摩訶沒有理解,摩訶就變成了黑那(音,Hinayana小乘),然後你把大的東西變小了。

即便是在歷史上,也有很多統治國家的人,他們是很偉大的佛教修行者。我們有什麼呢?可能我們有幾輛車,在銀行裡有點存款,就是這樣了,基本上什麼都沒有。和阿育王比起來,和唐朝的皇帝比起來,我們真的什麼都沒有,然而他們是偉大的修行者,但僅僅是很多唐朝的皇帝們就把自己變成佛法的奴隸,他們為佛法做的這種所有的服務,對佛法的護持,讓無數的眾生獲得了利益。即便是從非常實踐的角度來講,大乘佛教也沒有任何局限。

作為個人我們需要佛教嗎?


我們再次會問這個問題:但是作為一個個人我們需要佛教嗎?這取決於你真正珍視的東西,你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如果你覺得有價值的是那種很局限,很明顯的東西的話,如果你覺得人生的全部就是有一個房子住,有一點東西吃,在銀行裡有一些存款,有一部車,有一份工作,有好的身體健康,有朋友的話,你可能確實不需要大乘佛教,那這是你應該思考的,這些東西真的能給你帶來快樂嗎?這些真的能夠滿足你嗎?無始以來,有人真的這樣滿足過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明表明這種物質上的獲得能夠帶來究竟的快樂,單單只有一個物質的世界,不可能帶來究竟快樂。事實上,正好相反,有的人物質上面越是豐富,越是富裕,其實帶來的擔憂和帶來的問題越多。所以,我們之中有的人可能會疑惑,可能有一些東西在這之外,也許所謂的生活不僅僅是吃早飯、吃中飯、吃晚餐,一些朋友,汽車……你知道,也許並不只是這樣。也許有超越於此的東西。如果你是這樣想的一類人,也許大乘佛教能給你答案。

大乘佛法:智慧和方便


大乘佛教的名字就表明了它是宏大的,但是我希望用自己認為到底什麼是大乘來作為一個結論。

第一,大乘佛法之道,它的成分實際上是智慧和方法。兩個都是必要的,如果有一個缺少了就不是大乘佛法。順便說一下,是一個大的表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述。有無數的方法,比如像繞佛塔或者供香、或者供花,或者修行佈施、或者持戒,或者成為一個出家人,然後最受歡迎的是打坐,所有這些都是方法。所有的這些東西如果沒有智慧伴隨的話,它就變成了另一個教條,這些都不會把道變成是大乘之道。所有的這些方法都必須伴隨著智慧,當我們說智慧的時候,當然這是一個很宏大的主題,也是一個很困難的主題。當我說困難的時候,實際上困難點在於它的簡單啊,這太簡單了,所以我們的習慣性的大腦不能接受它,這就是它困難的地方。因為它很困難,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教授是在闡釋佛陀的智慧。

如來有所說法耶?


我會這樣來結束今天的教授,我會講解我注意到的最被中國人喜愛的一部經典。因為大家相信最早最早的一個印刷出來的印刷品,其實就是《金剛經》。如果你讀《金剛經》,在《金剛經》裡有關於智慧和方法這樣的解釋。當你從開頭讀的時候,有很多細節性的描述,關於佛陀怎樣把他的衣服折疊起來,把衣服放在地上,然後他又在那裡坐下來,有很多細節的描述,然後他怎樣坐直了,所有的這些。這種闡釋給人一種簡樸的、非常嚴格的、幾乎像是軍隊式的那種方式。你幾乎能夠聽到那種安靜,所有周邊的環境的陳設,當你繼續往下讀的時候,佛陀和須菩提之間的對話基本上把所有的這種陳設打破了。就是這樣,當佛陀問須菩提,“我曾經說過法嗎?”須菩提說,“沒有,世尊,您從沒說過法。”佛陀說,“很好,就是這樣,我從未說過法。”這個是在佛陀教授了十到二十頁之後出現的。這個把所有的那些特別嚴格的、呆板的陳設都平衡掉了,這就是智慧和方法怎麼樣被結合在一起,怎麼樣被闡釋出來。

現在,最後,佛陀說過法嗎?這裡我們應該思維,“講說”的意思是什麼。究竟意義上的真理是超越了概念,超越了文字和語言的,但是一旦我這麼說,大家就會想,這跟其他宗教裡面的一個天神,一個上帝是一樣的,因為上帝也是超越了語言,超越了解釋,超越了語言,超越了所有。這裡我們在討論的不是任何的這種神秘的經驗。這個空性以及對於空性的正悟,即使它是不可能被講說的,不可能被設想的,但是它是可以被證悟的。就是當你證悟了空性,你就會知道,當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他吃糖的時候,你能理解到甜是什麼樣的味道,但你沒辦法用什麼詞來說明糖有多麼甜。

什麼是空性?


最後,什麼是這個不可思議的、不可說的,不可想像的空性呢?我自己在自我矛盾。因為什麼是這種不可以說的,但是我在這裡說它。如果我給你們一個例子,如果你們看到一個漂亮的人,你們認為這是一個漂亮的人,但這個人可能被另外的人看上去是特別醜陋的。究竟是什麼在那兒呢?是美麗還是醜陋呢?兩個都不是,兩個都不在那裡,美麗或者醜陋都不是永久性的存在的,當因和緣聚合的時候,一種叫做美麗或者是醜陋的現象出現了。就像天空中出現的彩虹一樣,當因緣存在的時候就出現了彩虹。但它真的是在那兒嗎?不是真的在那兒。那麼它不在那兒嗎?也不是,因為你能看到它。但它出現的同時其實是空的,但它是空的同時,其實它又出現了,這個就叫做空性。

用彩虹這個道理,可能大家更容易理解。但是把這個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來,把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看成是彩虹一樣,這個需要時間。因為覺得日常生活是真實存在這種強大的習性,讓它變得很困難。那麼修行佛法意味著什麼呢?修行佛法並不是意味著加入到一個俱樂部裡面去,本質上修行佛法意味著針對我們的習性去進行工作。我希望大家能夠思考我說的,至少能生起一點好奇心,然後再把這種好奇心變成一種修行。

今天就這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