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見地與修道》13 善知識
宗薩欽哲仁波切
未經分析就選擇善知識,即一般所謂上師的時候,也會為你製造麻煩。要締造譬如忠誠欣賞上師、正確地接受教法等成功的師徒關係,必須要有正確的上師、正確的弟子,包括情緒的狀況,以及正確的條件才行。
選擇上師,就像選擇一位能共創家庭傳承婚姻的伴侶一樣,是一個敏感與個人性的決定,而且還比這個更深刻。誰是你最好的老師,這點絕大部分由你決定。如果你需要一種嚴格的制度幫你重獲健康,那麼一位嚴峻的醫生,講你須要聽但不一定想聽的忠告,可能最合適你。
師徒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因為弟子沒有分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或需要的是什麼?或者弟子缺乏明確的目標;在這些情形下,上師以及老師們只會讓弟子更加混亂,而弟子便毫無目標地從這裡漂到那裡。
善知識在佛法修行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他是老師、模範和參考點。
有一種陷阱是:上師的外觀雖然是人類,但是我們在情緒上卻期望他是超人,超越大家,完美得有如天神。
我們希望他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但同時又能和我們在人的層次上有關聯——我們希望他既近又遠,既遠又近。這是我們煩惱運作的方式,也是有時候師徒關係變得這樣棘手的原因。“自我”總是同時有許多不同的、矛盾的要求,這使得我們難以決定我們真正希望從這種關係中尋求什麼。
當你和上師一起參加社交活動時,你比較喜歡他表現得像正常人。如果你請他到餐廳吃飯,他穿透牆壁飛進來,吃飯時一直浮在椅子上好幾尺,沒有咬一口食物,卻把營養從食物中神奇地吸走,那麼你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你無法和他一起做些普通的社交活動;但是當你遇到麻煩,你又希望他能表演一下神通。理性的分析是解決這種困境的最好辦法,如果你曾經研究過、思考過、發展了一套對於修道的理論性瞭解,那麼聞、思、修就成為結合師徒關係的釘子,不論生起任何有衝突的煩惱,這種關係也不會動搖。
大乘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因為他擅于扮演平凡與特殊的雙重角色。他示現神通,卻仍持缽乞食如普通僧人。出身高貴、心地謙卑,他是完美的寧靜形象,集各種美德於一身。許多老師可能也具備那些如佛一般的功德;即使沒有,弟子也會想像老師具有這一切——這就是為什麼師徒關係如此敏感的原因。這些年來,太偏向理性的弟子,每當事情不對勁時,總是責怪老師,但是這種誤解需要兩個人才辦得到——失敗的師徒關係就和失敗的婚姻一樣,幾乎永遠都是雙方的錯。
雖然有這麼多潛在的問題,老師仍是不可缺少的。市面上有許多手冊和說明書,但如果你對那件東西完全陌生,光是一本手冊,也不可能給你多大幫助;就連答錄機這麼簡單的事情也不例外,最好由一個知道如何操作的人告訴你怎麼做——特別是學習如何真正走上修行之路,因為修行甚至比動大腦手術還要複雜與詭異,你真的需要一位嚮導。至於師徒關係如何,就要看你的智慧和勇氣了。
在現在這個末法時期,有許多追求財富和名聲的人自稱是老師;因此依循著一條已經發展得很完整的道路來修行,總是要比參加一人自創的宗教來得安全些。那種宗教並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但是卻非常危險,因為它們缺乏可以依循的記錄讓你用來判斷它們。如果有人向你推薦一種新藥,宣稱這種藥能治好你的病;而你知道這種藥還沒有經過徹底的試驗,因此很難完全相信這種藥以及開這種藥的醫生。你可以選擇吃這種藥,或是選擇已經建立得很完整、徹底試驗過,而且歷代以來都證明有效的醫療系統——即使從世俗的邏輯觀點來看,後者也是較明智的選擇。
找尋善知識時,注意他應該具備的特質,包括:他很慈悲、關心你,對於理論和修行都有完整的瞭解,有不中斷的上師或教法傳承,尤其是他不會以任何理由、用任何方法占你的便宜;也許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他關心別人超過他自己。這些都是上師會顯現的一般特質,可以用許多方式來詮釋。你的上師可能要你替他買一輛勞斯萊斯的車子,這可能完全是自私的要求,因為他是唯一乘坐那部車的人;不過也可能是為了利益你而做這種要求,給你一個機會修佈施——這是非常微細的事,沒有固定的法則引導你。
如果你對特定的哲學體系很有興趣,不妨深入瞭解,這非常有幫助。佛陀曾經說過,你自己的智慧是最好的老師;尋找外在上師的時候,究竟的力量仍然應該放在內在上師,也就是你自己的智慧上。重點在於,有時候首先需要外在上師以喚起內在的智慧。這裡有另外一種陷阱必須很小心:上師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粉碎並處理你的“自我”,但是你的“自我”精于竄改,可能把上師變成它的裝飾品,就像說:“我是某某人的親近弟子”。
和上師相處的要訣是:在你許下任何承諾前,先分析上師、分析法門、分析所有相關的東西。和老師相處時,永遠要注意:是你的“自我”在做一切的判斷,不只是對上師,也對一切事物、一切人做判斷。一旦你做過徹底地分析,選好了上師之後,就不要再理會以後的判斷,這樣子師徒關係便能繼續發展;因為“自我”遭到圍剿時,它的判斷並不可靠,而如果你的選擇是好的話,你的“自我”可能會面臨猛烈的圍攻。最好能仔細思惟自己希望以及須要從上師那裡得到什麼,而不要花太多時間待在上師身旁。可能上師每晚都到酒吧去、通宵打麻將、白天睡覺,但是每過一陣子,他就告訴你一些適合你心靈的東西,難道這不正是你所需要的嗎?其他的一切,對你的生命而言,既不重要也沒有任何影響——這是最佳的態度。
宗薩欽哲仁波切
未經分析就選擇善知識,即一般所謂上師的時候,也會為你製造麻煩。要締造譬如忠誠欣賞上師、正確地接受教法等成功的師徒關係,必須要有正確的上師、正確的弟子,包括情緒的狀況,以及正確的條件才行。
選擇上師,就像選擇一位能共創家庭傳承婚姻的伴侶一樣,是一個敏感與個人性的決定,而且還比這個更深刻。誰是你最好的老師,這點絕大部分由你決定。如果你需要一種嚴格的制度幫你重獲健康,那麼一位嚴峻的醫生,講你須要聽但不一定想聽的忠告,可能最合適你。
師徒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因為弟子沒有分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或需要的是什麼?或者弟子缺乏明確的目標;在這些情形下,上師以及老師們只會讓弟子更加混亂,而弟子便毫無目標地從這裡漂到那裡。
善知識在佛法修行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他是老師、模範和參考點。
有一種陷阱是:上師的外觀雖然是人類,但是我們在情緒上卻期望他是超人,超越大家,完美得有如天神。
我們希望他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但同時又能和我們在人的層次上有關聯——我們希望他既近又遠,既遠又近。這是我們煩惱運作的方式,也是有時候師徒關係變得這樣棘手的原因。“自我”總是同時有許多不同的、矛盾的要求,這使得我們難以決定我們真正希望從這種關係中尋求什麼。
當你和上師一起參加社交活動時,你比較喜歡他表現得像正常人。如果你請他到餐廳吃飯,他穿透牆壁飛進來,吃飯時一直浮在椅子上好幾尺,沒有咬一口食物,卻把營養從食物中神奇地吸走,那麼你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你無法和他一起做些普通的社交活動;但是當你遇到麻煩,你又希望他能表演一下神通。理性的分析是解決這種困境的最好辦法,如果你曾經研究過、思考過、發展了一套對於修道的理論性瞭解,那麼聞、思、修就成為結合師徒關係的釘子,不論生起任何有衝突的煩惱,這種關係也不會動搖。
大乘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因為他擅于扮演平凡與特殊的雙重角色。他示現神通,卻仍持缽乞食如普通僧人。出身高貴、心地謙卑,他是完美的寧靜形象,集各種美德於一身。許多老師可能也具備那些如佛一般的功德;即使沒有,弟子也會想像老師具有這一切——這就是為什麼師徒關係如此敏感的原因。這些年來,太偏向理性的弟子,每當事情不對勁時,總是責怪老師,但是這種誤解需要兩個人才辦得到——失敗的師徒關係就和失敗的婚姻一樣,幾乎永遠都是雙方的錯。
雖然有這麼多潛在的問題,老師仍是不可缺少的。市面上有許多手冊和說明書,但如果你對那件東西完全陌生,光是一本手冊,也不可能給你多大幫助;就連答錄機這麼簡單的事情也不例外,最好由一個知道如何操作的人告訴你怎麼做——特別是學習如何真正走上修行之路,因為修行甚至比動大腦手術還要複雜與詭異,你真的需要一位嚮導。至於師徒關係如何,就要看你的智慧和勇氣了。
在現在這個末法時期,有許多追求財富和名聲的人自稱是老師;因此依循著一條已經發展得很完整的道路來修行,總是要比參加一人自創的宗教來得安全些。那種宗教並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但是卻非常危險,因為它們缺乏可以依循的記錄讓你用來判斷它們。如果有人向你推薦一種新藥,宣稱這種藥能治好你的病;而你知道這種藥還沒有經過徹底的試驗,因此很難完全相信這種藥以及開這種藥的醫生。你可以選擇吃這種藥,或是選擇已經建立得很完整、徹底試驗過,而且歷代以來都證明有效的醫療系統——即使從世俗的邏輯觀點來看,後者也是較明智的選擇。
找尋善知識時,注意他應該具備的特質,包括:他很慈悲、關心你,對於理論和修行都有完整的瞭解,有不中斷的上師或教法傳承,尤其是他不會以任何理由、用任何方法占你的便宜;也許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他關心別人超過他自己。這些都是上師會顯現的一般特質,可以用許多方式來詮釋。你的上師可能要你替他買一輛勞斯萊斯的車子,這可能完全是自私的要求,因為他是唯一乘坐那部車的人;不過也可能是為了利益你而做這種要求,給你一個機會修佈施——這是非常微細的事,沒有固定的法則引導你。
如果你對特定的哲學體系很有興趣,不妨深入瞭解,這非常有幫助。佛陀曾經說過,你自己的智慧是最好的老師;尋找外在上師的時候,究竟的力量仍然應該放在內在上師,也就是你自己的智慧上。重點在於,有時候首先需要外在上師以喚起內在的智慧。這裡有另外一種陷阱必須很小心:上師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粉碎並處理你的“自我”,但是你的“自我”精于竄改,可能把上師變成它的裝飾品,就像說:“我是某某人的親近弟子”。
和上師相處的要訣是:在你許下任何承諾前,先分析上師、分析法門、分析所有相關的東西。和老師相處時,永遠要注意:是你的“自我”在做一切的判斷,不只是對上師,也對一切事物、一切人做判斷。一旦你做過徹底地分析,選好了上師之後,就不要再理會以後的判斷,這樣子師徒關係便能繼續發展;因為“自我”遭到圍剿時,它的判斷並不可靠,而如果你的選擇是好的話,你的“自我”可能會面臨猛烈的圍攻。最好能仔細思惟自己希望以及須要從上師那裡得到什麼,而不要花太多時間待在上師身旁。可能上師每晚都到酒吧去、通宵打麻將、白天睡覺,但是每過一陣子,他就告訴你一些適合你心靈的東西,難道這不正是你所需要的嗎?其他的一切,對你的生命而言,既不重要也沒有任何影響——這是最佳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