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想改運?先從這裡開始!小沙彌:《四十二章經》的「止惡行善」基礎課!



 阿彌陀佛,各位師兄師姐,大家好。我是小智無光。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佛說四十二章經》的 第四章, 這一章的題目叫做 「善惡並明」。 「善惡並明」,意思就是 清清楚楚地說明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這可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喔! 就像我們要開車上路,得先知道交通規則,哪個是紅燈要停,哪個是綠燈能走,才不會出意外,對吧?

經文一開始就說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 佛陀告訴我們, 我們眾生的行為,可以歸納成 十件善事 和 十件惡事。 做這十件事就是行善,反過來做就是造惡。

師父說, 這「十事」是從我們的 「身、口、意」 三個方面來看的。 也就是我們的 身體行為、言語表達、和內心想法。 這三方面都會造業,影響我們的未來。

經文接著問 「何等為十?」 到底是哪十件事呢? 佛陀接著解釋: 「身三、口四、意三。」 就是說,身體方面有三種惡行,口頭言語方面有四種惡行,內心意念方面有三種惡行。 加起來總共十種惡行。

我們先來看看 「身三者:殺、盜、淫。」

  • 「殺」 就是 殺害生命。 不只是殺人,殺害動物也是殺生。 師父說,佛教講慈悲,尊重一切生命,所以殺生是第一大惡。

  • 「盜」 就是 偷盜。 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經過同意就拿走,就是偷盜。 不管是偷大錢小物,還是佔別人便宜,都算。

  • 「淫」 主要指的是 不正當的性行為。 在家修行的人,要遵守夫妻倫理; 出家修行的人,則要完全斷除淫欲。

這三種是 身體行為 上的惡業。

接著來看 「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這四種是 言語表達 上的惡業。

  • 「兩舌」 就是 挑撥離間、搬弄是非。 在兩個人中間說壞話,破壞別人的關係。

  • 「惡口」 就是 說粗話、罵人、惡毒的話。 用難聽的話語傷害別人。

  • 「妄言」 就是 說謊話、不真實的話。 欺騙別人,說不實在的話。

  • 「綺語」 就是 說花言巧語、不正經的話、沒有意義的廢話。 說些引誘別人起邪念,或者浪費時間的話。

最後來看 「意三者:嫉、恚、癡。」 這三種是 內心意念 上的惡業。

  • 「嫉」 就是 嫉妒。 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裡不高興,甚至希望別人不好。

  • 「恚」 (讀音:慧) 就是 嗔恚、怨恨、生氣。 對別人或事情心懷不滿,產生憤怒和怨恨。

  • 「癡」 就是 愚癡、不明白道理。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對因果報應不相信,不明事理。

師父說, 這 「身三、口四、意三」, 合起來就是 「十惡行」。 為什麼說是「惡行」呢? 經文說 「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 因為這十種行為, 不符合聖賢的道理,會障礙我們修行解脫, 所以叫做「十惡行」。 造作這些惡業,未來會感召痛苦的果報。

那麼,什麼是 「十善行」 呢? 其實很簡單! 經文最後說 「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意思是說, 只要我們 停止不做這十種惡事, 反過來做, 那就是 「十善行」 了!

  • 不殺生,反過來要愛護生命、放生;

  • 不偷盜,反過來要布施助人;

  • 不邪淫,反過來要遵守禮節、清淨梵行;

  • 不兩舌,反過來要說和合語、促進團結;

  • 不惡口,反過來要說柔軟語、讚歎他人;

  • 不妄言,反過來要說誠實語、真誠待人;

  • 不綺語,反過來要說正直語、有意義的話;

  • 不嫉妒,反過來要隨喜功德、見賢思齊;

  • 不嗔恚,反過來要修慈悲心、寬容待人;

  • 不愚癡,反過來要學習智慧、明白道理。

師父說, 這「十善業」是 做人的根本, 也是 修行的基礎。 常常奉行十善, 不僅能讓我們的 生活更平安順利, 還能 累積福德資糧, 幫助我們 走上解脫之路

所以,《四十二章經》第四章「善惡並明」, 就像是佛陀給我們畫了一張 清晰的「地圖」, 告訴我們哪條路是通往 「光明和安樂」 (十善), 哪條路是通往 「黑暗和痛苦」 (十惡)。 我們要時時刻刻 觀照自己的身口意, 努力地「止惡行善」, 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阿彌陀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師兄師姐們更清楚地了解善惡的標準。 願我們都能以「十善業」作為行為準則,淨化身口意,累積福慧資糧!

阿彌陀佛,祝福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小智無光,感恩合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