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7

修止消除不安全感(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修止消除不安全感
 
講法地點:澳大利亞,悉尼
日期:2003年



 





一開始,我們就必須瞭解為何要修“止”——基本上是為了獲得某種自我控制的能力。這意思是說,我們現在對自己毫無控制力。在面對種種不同的問題當中,我們所普遍感受到的焦慮或痛苦之一,就是內在的不安全感。這個不安全感是我們需要摧毀或至少要加以瞭解的。

我們基本的不安全感來自於身份認同。更具體地說,因為不知道有沒有一個稱之為“我”或“自己”的東西,我們產生不安全感。通常我們不去談這個問題,但它總是有意無意地凸顯。為何會有這種內在的不安全感?佛教的推論是,如果持續檢視我們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就會瞭解到,我們的存在是值得懷疑的。

譬如說,我們在介紹自己時會說“我是某某某”,我們把名字印在名片上,或試圖獲得某種頭銜。比這更微妙的是,我們經歷著各種激烈的情緒,像是貪愛或嗔恨,而所有嗔恨及貪愛的起因,就是為了要說服我們自己:“自己是存在的,我確實是存在的。”但這並沒有用,我們依然覺得沒有安全感,並因此製造出許多錯誤的希望和期待,成千上萬都未能實現。的確,我們也常常遭遇並不期待的事情,事實上它們似乎總是發生。當不期待的事不斷發生,人們就開始失去對自己的尊重,失去對環境的尊重,並且失去信賴。這就是為什麼對許多人來說,要對某人或某事給出清淨的看法是那麼難以做到,哪怕對自己也沒有清淨的看法,沒有確定性。先別談對宗教的看法——像是上帝、純淨的靈魂或諸如此類的東西,我們甚至不確定自己的存在。即使大部分時候我們假裝自己是存在的,但我們總是懷疑。

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相當聰明,知道自己在裝假。但我們不想承認我們在裝假,所以為了掩飾它,我們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像是對某人大吼大叫。當你經歷這類激烈的情緒時,它會帶給你一些“你確實存在”的滿足感。你一直過著這種膚淺滿足的生活,但這無法真正帶給你穩定的自信,於是我們開始失去對生活的欣賞與感謝。

我們應該學會對生活欣賞和感謝。當我說到欣賞和感謝生活,那包含所有事情。譬如說,我吃下這塊餅乾,當它從我的喉嚨滑下,我應該感到:“天哪!多麼不可思議!可以吃下一小塊餅乾真好。這真令人驚訝!”因為你知道嗎,這可能永遠不會發生。譬如說,當我咀嚼這塊餅乾的時候,這個屋頂可能突然塌下來,而我可能死掉,那麼這塊餅乾就永遠不會從我的喉嚨滑下了!在生活中發展這種感謝是極為重要的。而修“止”,是一把鑰匙,一把非常特殊的鑰匙,能夠用來發展這種感謝。

所以現在我們有兩個目標:借由修止,建立起某種信心,或者說消除基本的不安全感;同時學習如何欣賞和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這不完全是佛法,這是人類都應去做的事,你不能說這是宗教。事實上,禪定大師們常說,修“止”的目的並不必然是擺脫各種情緒煩惱,到達全然棄舍所有分別現象的境界,以期獲得證悟;修“止”的目的與此無關。其目的,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是要得到自我控制。借由獲得這種控制力,我們獲得某種信心,並欣賞和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日子、每一個時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