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各位師兄師姐,大家好。我是小智無光。今天還是繼續與大家聊聊「苦」這件事。有的人聽到「苦」,可能會想到生病,這些當然是苦,這是病苦。有人些覺得「我沒有苦呀」,但卻常常會覺得「悶」,「諸事不順」,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像是…像是早上趕著上班上學,結果捷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遲到了被老闆、老師碎碎唸,心裡苦苦的。好不容易放假,想好好放鬆追劇,結果網路卡卡的,一直轉圈圈,看到一半就斷線,心情也苦苦的。或是滑手機,看到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各種美食、美景、好像生活過得很精彩,對比自己好像每天都差不多,心裡又有點酸酸苦苦的。
師父說,佛法裡講的「苦」,不只是身體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裡的「不舒服」、「不滿足」。就像我們剛剛說的那些,捷運很擠是身體不舒服,網路卡卡是事情不順利,看到別人過得好是心裡比較,也是計較。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苦苦的」,悶悶的,好像心裡有一塊石頭壓著,不太開心。
科技很方便,帶給我們很多快樂,但也帶來新的「苦」。像是每天上班,email、Line訊息一直跳出來,好像永遠處理不完,壓力山大,覺得心好累,這也是一種「苦」。社群媒體上,大家好像都只分享光鮮亮麗的一面,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不夠好、不夠努力,比較來比較去,心裡更苦。網路上購物很方便,但買了之後,如果發現東西不如預期,或是等了很久才送到,又會覺得有點失望,心裡悶悶的,這也是一種「苦」。
那…這些「苦」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是捷運太擠、網路太慢、手機不好用造成的嗎?師父說,這些只是外在的條件,真正讓我們覺得「苦」的原因,是我們的心。是我們「放不下」、「想要更多」的心。
像是我們擠捷運,會覺得苦,是因為我們「想要」舒適寬敞的空間,但是現實不如我們所願。網路卡卡,我們會生氣,是因為我們「想要」順暢快速的網路,但是事與願違。看到別人過得好,心裡不舒服,是因為我們「想要」跟別人一樣好,甚至更好,但是現實好像不是這樣。
我們總是「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想要最新的手機、想要更多讚、想要更完美的生活…當我們「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或是得到了又怕失去,心裡就會產生種種的不安、不滿,這些就是「苦」。就像我們的手,一直緊緊抓著東西,抓久了,手也會酸、也會累,這就是因為我們太執著,放不下。
那…難道我們就只能一直「苦苦的」嗎?當然不是!師父說,佛法教我們「離苦」的方法,就是要「修心」。可別以為是要逃離這個世界,也不是要什麼都不做,混吃等死,而是要改變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看看能否把執念給放掉。
我們的手,一直緊抓著東西會酸,要怎麼辦呢?簡單,就是要「鬆開手」。修心,就像是幫我們的心「鬆綁」,把那些緊緊抓住不放的慾望、執著,或是自己認為的信念,慢慢鬆開。就像我們的手機,用久了會卡卡的,要怎麼辦?可以清理一下快取、更新一下版本,讓手機重新順暢。修心,就像是幫我們的心「清理垃圾」,把那些負面的想法、煩惱,慢慢清理掉,讓心變得更清淨、更自在。
那要怎麼「修心」呢?聽起來好像很難,對不對?其實,入門很簡單,就是從「覺察」開始。覺察什麼呢?覺察我們的情緒,覺察我們的想法。
就像我們滑手機,滑到社群媒體,看到別人過得很好,心裡開始有點不舒服的時候,就要「覺察」到:「喔,我的心又開始比較了,又不開心了。」當我們工作壓力很大,覺得很煩躁的時候,也要「覺察」到:「喔,我又開始緊張焦慮了,心跳有點快。」
換個角度想,換隻眼鏡帶,有時候就會可以放過自己。在社群媒體中看到別人的好,可以祝福,但至少證明了,你還可以有手機、可以上網;被老闆、客戶痛罵,至少你沒有失業;感覺生病的不舒服,至少你還活著。
「覺察」就像是幫我們的心裝了一個「警報器」,當我們的心開始不舒服、開始「苦」的時候,這個警報器就會響起來,提醒我們:「嘿!你的心又開始亂跑了,要注意一下喔!」剛開始,可能只是「知道」而已,還沒辦法馬上改變什麼。但是,只要持續「覺察」,不要去反應,慢慢地,我們就會越來越清楚,我們的心,常常都是怎麼讓我們覺得「苦」的。
師父說,當我們開始「覺察」自己的心,慢慢練習「鬆開」那些執著和慾望,心好像變得比較平靜了,比較不那麼容易被外在的事情影響了。就像手機清理了垃圾,更新了軟體,運作起來更順暢,也更省電了。我們的心也是一樣,當煩惱減少了,心就更輕鬆、更快樂了。
擠捷運的時候,雖然還是擠,但心裡比較不會那麼煩躁了。網路卡卡的時候,雖然還是有點不開心,但比較不會那麼生氣了。看到別人過得好,心裡還是會有點羨慕,但比較不會那麼酸澀了。我們會發現,外在的世界好像沒有改變,但是我們的心,卻變得不一樣了。心更平靜了,自然就比較不「苦」了。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大家對「苦」和「離苦」,有一點點認識。修行,不是要變成什麼特別的人,而是要讓自己的心,更平靜、更快樂。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讓心安定的方法,離苦得樂。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