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各位師兄師姐,大家好。我是小智無光。每次看到門口那尊笑咪咪的彌勒佛,心情都覺得特別很好,好像煩惱都跑光光了。 我就想起師兄之前跟我說的,寺廟門口那尊笑笑的彌勒佛,跟經書裡講的好像不太一樣? 我就趕快跑去問師父:
「師父,我們寺廟門口那尊笑笑的彌勒佛,聽說跟經典裡說的彌勒菩薩不太一樣,是真的嗎?」
師父就笑著點點頭說:「你觀察得很仔細! 沒錯,寺廟門口那尊笑笑的彌勒佛,祂的形象,其實是來自中國的一位和尚,叫做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 聽起來好特別的名字喔! 我就好奇地問:「布袋和尚是誰啊? 祂跟彌勒佛有什麼關係呢?」
師父就解釋說:「布袋和尚是五代時期的一位僧人,祂的法號就叫做契此,因為常常背著一個布袋到處走,所以大家都叫祂布袋和尚。 這位布袋和尚,身材胖胖的,肚子很大,而且總是笑口常開,非常親切。 祂常常隨身帶著糖果餅乾,分給小朋友吃,很受大家歡迎。 而且,祂還會預知天氣,很神奇。」
我就覺得很驚奇:「這麼厲害! 那祂怎麼會變成彌勒佛呢?」
師父就說:「傳說啊,這位布袋和尚,其實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祂圓寂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意思就是說,祂就是真正的彌勒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化身成千百億,常常示現在世間,只是人們自己不認識而已。」
我就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所以我們在寺廟門口看到的笑笑彌勒佛,其實是布袋和尚的樣子啊!」
師父就點頭說:「對啊! 我們現在常見的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像,就是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的。 祂笑容可掬,大肚能容的形象,非常親民,很容易讓人親近。 看到祂,就覺得很歡喜,很放鬆,好像煩惱都消失了。 所以,寺廟門口常常會供奉布袋和尚形象的彌勒佛,用祂的笑容來迎接十方信眾。」
師父接著又說:「不過,在比較正式的佛教造像中,彌勒菩薩的形象,其實不是這樣的。 經典裡描述的彌勒菩薩,是莊嚴的天冠菩薩相,叫做天冠彌勒,或是菩薩裝彌勒。 祂頭上戴著寶冠,身上穿著瓔珞,相貌莊嚴慈祥,展現的是菩薩的莊嚴和智慧。」
天冠彌勒? 聽起來好莊嚴喔! 我就問師父:「那…天冠彌勒像,我們在哪裡比較容易看到呢?」
師父就說:「在一些比較古老的寺廟,或是比較注重傳統的寺廟,就比較容易看到天冠彌勒像。 敦煌石窟的壁畫裡,也有很多天冠彌勒像。 還有一種彌勒像,是交腳菩薩像,也屬於天冠彌勒的一種,表現的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說法的樣子。」
師父就總結說:「所以,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彌勒佛,和莊嚴的天冠彌勒像,其實都是彌勒菩薩的不同示現。 布袋和尚彌勒佛,比較親民,代表的是歡喜、自在、隨緣,容易接引大眾。 天冠彌勒像,比較莊嚴,代表的是慈悲、智慧、莊嚴,展現的是菩薩的德行。 雖然形象不同,但都是在提醒我們,要學習彌勒菩薩的慈悲和智慧,對未來充滿希望。」
聽完師父這麼詳細的解釋,我終於明白了! 原來寺廟門口笑咪咪的彌勒佛,是布袋和尚,祂是彌勒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特別示現的親民形象。 而莊嚴的天冠彌勒像,則是更符合經典描述的菩薩形象。 無論是哪一種形象,都是在引導我們認識彌勒菩薩,學習佛法,對未來充滿希望。
以後看到彌勒佛,我要記得,祂不只有笑咪咪的樣子,也有莊嚴慈悲的法相。 祂的笑容,可以讓我們開心,祂的莊嚴,可以讓我們敬畏。 兩種形象,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大家更了解彌勒佛的不同形象。 阿彌陀佛,祝福各位師兄師姐,法喜充滿,福慧增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