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學習《佛說四十二章經》的 第五章, 這一章的題目叫做 「轉重令輕」。 「轉重令輕」,意思就是 把重的東西變輕。 指的是什麼呢? 就是指我們的 「罪過」 或 「業障」。 這章經文要告訴我們, 犯了錯誤、造了惡業之後, 要怎麼辦才能減輕它的影響呢? 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喔!
經文一開始就說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就去問師父。
師父說, 佛陀在這裡告訴我們, 如果一個人 犯了很多過錯, 但是 自己卻不覺得有錯, 不去反省, 不去後悔, 甚至 把想要改過的心都熄滅了, 那麼, 這些 罪過就會像小溪流一樣, 不斷地匯聚到他身上, 最後 像百川匯流到大海一樣, 變得 越來越深、越來越廣, 那個 惡果就會非常嚴重。
這就像我們身上有個 小傷口, 如果我們 不在意它,不去處理它, 反而讓它 繼續感染、發炎, 那這個小傷口最後 可能就會變成很嚴重的問題, 甚至影響到整個身體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 我們在生活中, 難免會 說錯話、做錯事, 或者 起了一些不好的念頭, 造了惡業。 如果我們 不當一回事,不覺得自己有錯,不願意去改正, 那麼這些 小的過錯就會慢慢累積, 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最後 帶來嚴重的後果, 讓我們承受痛苦。 這就是「不自悔」的可怕之處!
那麼, 如果我們 知道自己犯錯了,該怎麼辦呢? 經文接著說: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師父說, 這就是佛陀教給我們的 「解藥」! 如果一個人 犯了過錯, 能夠 自己明白這是錯的,知道這是不對的, 並且 下定決心改正錯誤,努力去做善事, 那麼, 他所造的罪過, 就會 自然而然地慢慢消除。
這就像一個人 生病了, 如果能夠 吃對藥,好好休息,身體開始排汗, 那麼這個病就會 慢慢地好起來,身體就會逐漸恢復健康。
「懺悔改過」 就像是治病的良藥! 「自解知非」 就是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是 懺悔的第一步。 光知道錯還不夠, 還要 「改惡行善」, 付諸行動去改正。 「改惡」就是 停止再做同樣的錯事; 「行善」就是 積極地去做善事,彌補過錯。
我們在生活也曾不小心說謊騙了人。首先要 「認識到說謊是不對的」, 然後要 「真誠地向對方道歉」, 並且 「下定決心以後不再說謊」, 還要 「多說誠實語」 來彌補。或曾經偷拿過別人的東西: 要 「深刻反省偷盜的嚴重性」, 如果可以, 要 「想辦法歸還或賠償」, 並且 「發誓永不再犯」, 還要 「多行布施」, 幫助需要的人。或是,常常對家人生氣發脾氣: 要 「覺察到自己的嗔恨心」, 「明白生氣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 「學習控制情緒的方法」, 例如深呼吸、暫時離開現場, 並且 「多修慈悲心」, 試著理解和包容家人。
師父說, 「懺悔」不是口頭說說而已, 最重要的是 「內心的真誠反省」 和 「實際的改過行動」。 只要我們 真心懺悔,努力改過遷善, 那麼, 即使過去犯了很重的過錯, 也能像經文所說的 「轉重令輕」, 讓罪業慢慢減輕、消除, 最終走向清淨和光明。
所以,《四十二章經》第五章「轉重令輕」, 是在告訴我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犯錯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 「知錯不改」。 只要我們 勇於承認錯誤,真心懺悔,努力改過行善, 就一定能夠 「轉化業力」, 「改變命運」!
阿彌陀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師兄師姐們明白懺悔改過的重要性。 願我們都能時常反省自己,發現過錯,及時懺悔,努力行善,讓生命越來越清淨美好!
阿彌陀佛,祝福大家,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小智無光,感恩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