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點讚分享也能積功德?小沙彌:佛陀教你「一念隨喜」,福報無限大!》



 今天我們來學習《佛說四十二章經》的 第十章, 這一章的題目叫做 「喜施獲福」。 「喜施獲福」,意思就是 歡喜地布施,就能獲得很大的福報。 這一章的重點,不只在於自己布施,更在於 看到別人布施時,我們的心態

經文是這樣開始的: 「佛言。覩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師父說, 「覩」就是看見的意思。 「施道」可以理解為 布施行善,或者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行為。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 當我們 看見別人在做布施、行善事,或者在弘揚佛法的時候, 如果我們能 發自內心地去幫助他們,並且為他們的善行感到歡喜, 那麼,我們所獲得的 福報會非常巨大

師兄師姐們, 這個教導是不是很棒? 意思是說, 即使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做很大的布施或善行, 但只要我們 看到別人在做,心生歡喜,並且盡自己所能去支持、去讚歎, 我們也能得到很大的福報!

師父說, 這就像什麼呢?

  • 比如,看到有人 捐款幫助災民,我們雖然可能沒有那麼多錢,但我們可以 在心裡默默地讚歎他的善心, 祝福災民早日脫離困境, 這就是「助之歡喜」。

  • 又比如,看到有人 發心印經書、弘揚佛法,我們可能不懂經文,但我們可以 幫忙搬運、整理,或者隨口讚歎一句「真好啊!」, 這也是「助之歡喜」。

  • 現在網路上,看到別人 分享正能量的文章、做公益活動,我們 按個讚、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這也是一種「助之歡喜」。

師父說, 「助之歡喜」的關鍵在於 「真心」。 不是表面的敷衍,而是 發自內心的隨喜和讚歎。 當我們看到別人行善,心裡沒有嫉妒,沒有比較,而是純粹地為他人的善行感到高興,這種清淨的善念,就能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福報。

這時候,經文裡記載,有一位沙門就問佛陀了: 「沙門問曰。此福盡乎。」 這位出家人問:「佛陀啊,像這樣隨喜他人行善所獲得的福報,會有用完的一天嗎?」

這個問題問得也很好,對不對? 我們做了好事,得到的福報,會不會像銀行存款一樣,越用越少呢?

佛陀是怎麼回答的呢? 經文說: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師父解釋說, 佛陀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來回答。 佛陀說:「就好像有一支點燃的火把。 有成千上百的人, 各自拿著自己的火把,都來從這支點燃的火把上分取火焰。」

大家想想看, 這些人分取了火焰之後,可以用來煮熟食物,也可以用來驅除黑暗,照亮周圍。 每個人都從這支火把上得到了幫助。

那麼,問題來了, 原本那支被大家分取火焰的火把, 會因為火焰被分出去了,就熄滅了嗎? 或者亮度就減弱了嗎?

佛陀說,原本那支火把,光明依舊,一點都沒有減少!

最後,佛陀總結說,隨喜他人行善所獲得的福報,也是同樣的道理啊!

師父說, 這個比喻真是太有智慧了! 它告訴我們:

  • 善行和福報,就像火把的光明一樣,是可以分享和傳遞的。

  • 我們隨喜讚歎他人的善行,就像從光明的火把上分取火焰一樣,我們自己也得到了光明和溫暖,也就是福報。

  • 更重要的是,原本那支火把,也就是行善的人,他的光明,並不會因為我們的隨喜而減少,反而可能因為更多人的參與和支持,讓這份光明更加熾盛!

  • 福報是不會因為分享而減少的,反而會因為隨喜和助成而增長。

所以,《四十二章經》第十章「喜施獲福」, 教導我們一個非常簡單,但卻能獲得巨大福報的方法,那就是 「隨喜功德」

師父說, 在生活中,我們要時時刻刻培養一顆 「隨喜的心」

  • 看到同事工作努力得到肯定,要真心為他高興,而不是嫉妒。

  • 看到朋友家庭幸福美滿,要由衷地祝福他們,而不是比較。

  • 看到陌生人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比如扶老人過馬路,也要在心裡默默地讚歎。

當我們的心充滿了對他人善行的歡喜和讚歎, 我們的內心就會充滿光明和正能量, 自然就能感召善緣,獲得無量的福報。 這就像點亮自己的心燈,也照亮了周圍的世界。

阿彌陀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師兄師姐們明白「隨喜功德」的殊勝。 願我們都能常常心懷歡喜,隨喜他人的善行,讓自己和世界的福報都像那不滅的火炬一樣,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廣大!

阿彌陀佛,祝福大家,隨喜讚歎,福慧圓滿! 小智無光,感恩合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