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各位師兄師姐,大家好。我是小智無光。
今天我們來學習《佛說四十二章經》的 第八章, 這一章的題目叫做 「塵唾自污」。 「塵唾自污」,意思就是 吐口水、揚灰塵,最後弄髒的還是自己。 這一章和上一章「惡還本身」的道理很接近,都是在講 造惡業最終會害了自己, 但它特別強調了 傷害賢者的嚴重後果。
經文是這樣說的: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
師父說, 佛陀在這裡告訴我們, 如果有 心術不正的惡人, 想要去 傷害有德行、有智慧的賢人, 那他的行為就像什麼呢? 就像 抬起頭來,朝著廣闊的天空吐口水。
大家想想看, 朝天空吐口水,口水能吐到天上嗎? 當然不可能! 那口水最後會掉到哪裡呢? 師父說, 經文說 「唾不至天。還從己墮。」 口水 根本到不了天, 最後還是會 從空中掉下來,落在吐口水的人自己身上!
師父說, 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 意思是說, 惡人想要用惡毒的言語或行為去傷害賢者, 就像朝天吐口水一樣, 根本傷害不到賢者高尚的品德和境界。 賢者的心像天空一樣廣闊、清淨, 不會被這些污穢所沾染。 而惡人發出的這些惡意, 最終就像那掉落的口水一樣, 還是會回到他自己身上, 讓他自己承受惡果, 自取其辱。
經文接著又用了另一個比喻: 「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
師父說, 這又像什麼呢? 就像一個人 站在逆風的方向, 抓起一把灰塵,想要把它撒向別人。 結果會怎麼樣呢? 因為是逆風, 灰塵 根本飛不到對方那裡去, 反而會被風 吹回來, 弄得自己滿身都是灰塵。
師父說, 這個比喻同樣是在強調, 惡人想要用卑劣的手段去誣陷、毀謗賢者, 就像逆風揚塵一樣, 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 賢者的德行就像堅固的堡壘, 不會輕易被這些骯髒的手段所玷污。 而惡人散播的謠言和毀謗, 就像那被風吹回來的灰塵, 最終只會損害自己的名譽, 讓自己變得污穢不堪。
所以, 透過這兩個生動的比喻, 佛陀得出了結論: 「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師父解釋說, 「賢不可毀」 的意思是, 真正有德行的賢人, 是不可能被真正毀謗和傷害的。 他們的內心光明磊落, 品德高尚, 就像太陽一樣, 烏雲雖然能暫時遮蔽, 但終究無法熄滅太陽的光芒。
而 「禍必滅己」 的意思是, 那些 想要傷害賢者的惡人, 最終必定會自取滅亡, 招致禍患。 因為他們的惡行, 就像朝天吐口水、逆風揚塵一樣, 所有的惡果最終都會反彈到自己身上, 讓自己承受痛苦的報應。
《四十二章經》第八章「塵唾自污」, 再次深刻地提醒我們:
傷害別人的行為,尤其是傷害賢德之人,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不要心存惡念,試圖去攻擊、毀謗那些比我們更有德行的人。
賢者的德行是無法被玷污的。 我們應該尊敬賢者,向他們學習,而不是因為嫉妒而去傷害他們。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造作惡業,無論是傷害普通人還是賢者,最終都會自食惡果。
師父說, 了解了這個道理, 我們在生活中, 就要 更加謹慎自己的言行和心念。
看到別人比自己好,要心生隨喜,而不是嫉妒毀謗。
與人相處,要心存善意,互相尊重,而不是惡意攻擊。
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學習賢者的榜樣,讓自己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這樣, 我們才能 遠離禍患, 趨向吉祥, 讓自己的生命充滿 光明和安樂。
阿彌陀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師兄師姐們對「害人終害己」的道理有更深的體會。 願我們都能心存善念,尊敬賢德,遠離惡行,共修福慧!
阿彌陀佛,祝福大家,見賢思齊,自淨其意! 小智無光,感恩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